校友之家

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校友之家» 校友风采» 受教经贸 授于母校——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bet365中国客服电话教授刘仲文

受教经贸 授于母校——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bet365中国客服电话教授刘仲文

受教经贸  授于母校

——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82届毕业生、bet365中国客服电话教授刘仲文

    刘仲文校友简介:刘仲文,女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78级校友,曾任bet365中国客服电话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bet365中国客服电话教学副院长,bet365中国客服电话党总支书记(后改名为学院分党委书记),现从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教学督导工作。

   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,我和采访同伴来到行知楼,在107会议室见到了我们今天的采访对象——刘仲文老师。刘仲文老师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,为我们沏茶。刘老师的和蔼亲切让我们没有丝毫拘谨,我们顺利地展开了今天的采访工作,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。

    刘老师于1978年开始了在母校的大学生活,她所在的班级是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之后,首经贸历史上招收的第一个大学本科会计班。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,班里同学的年龄差距较大,年龄最大的同学比最小的同学大了一轮,有十二岁的年龄差距。在上大学之前,同学们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参差不齐,有的刚小学毕业,有的则已经高中毕业。刘老师是初中毕业凭借自己的努力,通过1978年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,考取北京经济学院(即首经贸的前身),也是当时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女生。

“不一样的会计班”

    由于处在特殊的时代、同学之间年龄差距大、受教育程度不同这样特殊的学生结构,第一个会计班呈现出不一样的学风。刘老师说道:“由于十多年没有学习的机会,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简直像干了的海绵,特别能吸收知识的水份。”这一个形象的比喻,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当时老校友们对知识的渴求。正是有这种求知欲,当时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,除了上课记笔记、认真听讲之外不会去干别的与课堂无关的事情。整个校园里的学习氛围也是特别浓的,学生们早起晨练,晨读英语,朗朗读书声让整个校园书香一片。说到这儿,老师眼里闪着的光亮让我们感受到那段浸浴在知识岁月里的美好。老师又稍带遗憾地说现在校园缺少这种学习的氛围。这一点我们值得反思的。

   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,师生关系和现在也是不一样的。刘老师说,那时候有些老师的年纪甚至比学生还小,再加上学生对知识获取的主动性,老师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。学生们也不会因为老师年龄和知识方面的原因而不尊重老师,相反的,师生之间是一种更加和谐的教学相长的关系。这种关系让老师更加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,更亲近地与学生交流,将从学生那儿反馈的信息,或是更好的想法吸收进自己的课堂,而学生也在交流中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,兴趣也更加浓郁。“而现在的课堂的学习似乎更被动”,刘老师说道,“老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,学生有时不能配合,好像等着老师将知识一点一点的喂给他们。”她指出面对这种问题,只有学生和老师都做出改进,才可能避免大学教育走向满堂灌的课堂模式。

       第一个会计班不一样的地方还体现在学生间的关系上。由于特殊的年龄结构,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互帮互助,相互交流的关系。年龄稍大的同学因为社会实践经历更丰富,在某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上比社会经历少的同学更容易,这时学生间的“互教互助”便产生了。刘老师举了对“车间经费”这一概念理解的例子,对于在工厂工作过的同学来说,这是一个很具体的空间概念,但对于刚高中毕业的学生来说,却很抽象。于是这些同学便以在工厂车间的所接触到的一些实例,帮助年纪小的同学理解,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了,容易理解了。这种探讨式学习方法用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更加“有情趣”。她还提到,当时教师经常会留一个投资、供应、生产、销售和收益分配等会计处理的企业经营全过程的“大作业”。在几天的作业过程中,同生们遇到困难时会共同讨论,互相帮助,完成大作业。“我们享受的是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,而现在有些学生学习目的好像只是为了考试结果,不注重体味学习的过程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过程里逐步提高总结、归纳、分析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,积累专业知识。如果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,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,只等期末借同学笔记抄录重点,背下考点,你就不能体会到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,不能掌握课程专业知识的基本理论框架。单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,考试完毕,所学的专业知识便都还给老师。你们是否在学完一门课程之后,总结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都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呢?”老师指出的问题使我们现今学生值得注意和思考的。

学习的“两大法宝”

    从与刘老师对学习经验的交流中,我提炼出了学习制胜的“两大法宝”。一是,作为学生要学会提问题。刘老师指出,现在学生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爱提问题,不能积极地与老师互动,导致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不能及时反馈到老师那里,老师也没办法替你解惑。学习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,学问学问,光学不问对个人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。学会提出问题一方面是能消除学习中的疑惑点,“有时候老师给你的解答,就像捅破了一层纸,或许就是那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,看到一片新的天地。”学会问问题,也是对你总结概括能力的一个提升,“当你知道要怎么问时,无形中你就学会了把问题归纳概括梳理出来,这也是一种学习能力。”提问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反馈,从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反映出来的可能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理解不清,而个人的问题也可能是大家的问题,老师在以后的讲课中,会把这些不便于理解的概念更具体化,便于大家掌握,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教师教学的进行。刘老师建议到,千万不能碍于面子不去问问题,这一学生通病是我们需要去克服的。

       第二大法宝是学会总结概括,把握知识框架。学习要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,不能单个的去记住每个零散的知识点,要通过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把知识串联在一起,把握课程的大框架,理论整体。如果能真正把握一门课程理论体系的框架,每学到一处知识点时,你就会意识到现在深入到整个框架的什么地方。在解释这一学习方法时,刘老师亲自向我们演示会计学基础知识结构的形成,从会计目标到会计假设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、会计要素、会计账户、会计确认计量记录、财务报表、复式记账法等,老师自然地将它们串在一起,流畅地讲解,在佩服刘老师专业知识功底扎实的同时,我们也体会到把握专业知识理论框架的重要性,就像老师所说,“学习一门课程要抓住知识内在的理论逻辑关系,就像把衣服的领子拎起来,衣服就可以从上到下地、完整地展现在你的眼前。”最后老师给我们在学习一门新课方面做了简要而深刻的指导,“要把握好每门课程教材的第一章,它往往概括了这门课程的整体知识结构和理论框架,最抽象,是学习新课程的一个逻辑思路。把握好第一章,把握这门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思路,才不至于学到最后抓不到重点,感到迷惑。”

“会计学的重要性”

    在整理完会计学基础的框架后,刘老师说:其实,会计是企业最主要的一个环节,如果做好了会计,就有能力去胜任更高的管理职位。如果把会计理解为只是记账的职业,干不了管理决策类的大事,是一种错误的想法。将来毕业后作为一名会计师,不要抱怨自己只是一名小会计,这种大事做不好,小事不愿意做的心理是成功路上一块绊脚石。因为,企业大量的信息在会计师那儿汇总,如果仔细分析这些数据,就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很多问题,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建议,这是一种具备决策分析能力的表现,只有踏踏实实去做才有可能成功。老师补充道,在国外很多高中都开设了会计课程。他们认为会计是人们在社会上生存必备的一项技能,可见会计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意义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,需要踏踏实实学好专业知识,提高思考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。

“在校考研,还是在职考研?”

    当我和伙伴表达了我们考研的想法后,刘老师给我们做了耐心细致的分析。刘老师觉得这两个选择都各有利弊。首先大学毕业后的学习状态是最好的,可以继续集中精力学习,而对于工作成家后,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权衡,例如家庭、工作、孩子教育等都是要分散精力。但工作后考研的目标性可能更强,这时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,能更好地指导自己去工作。在做硕士论文时,也更能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联系实际,不至于做得太空。老师还提到,在花更多时间去读研后,可能会遇到本科毕业的同学已经在比自己更高的职位上,这时候我们要谦虚接受,不抱怨,摆正心态,因为有了更强的专业知识,我们后续的发展潜力更大。最后,老师总结道,是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,是职业生涯中需要做出的一个决策,要靠学生自己权衡利弊,做出自己的判断,一旦决定了,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!

    将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就在这样的谈话交流中结束了,作为采访的“小记者”,我和同伴在学习方法,大学规划,以及对自己的专业了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,于是在冬日的暖阳下,我们和老校友愉快地挥手告别,从心底里感激刘老师给我们上的这一堂课。